韩非是秦王嬴政的偶像,为何会命丧秦国

2023-06-16 11:44:20 来源:知识大赛场

嬴政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灭亡赵国,可惜赵国还有李牧和他领衔的十几万赵边骑,在肥之战一次性歼灭十万秦锐士。

于是,嬴政知难而退,和李斯、姚贾商议,决定先攻灭实力较弱的韩国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嬴政和李斯、姚贾

得到消息后,韩王安又恨又怕,急忙找来自己的哥哥韩非商量对策。

韩非是韩桓惠王的儿子,韩桓惠王在世时,他就非常反对父亲的治国方针,因为不是正儿八经地治理国家,而是靠旁门左道,要么离间秦、赵关系,要么就是派间谍忽悠秦国转移目标,空耗国力。

正是这些歪门邪道,让韩国上下充满歪风邪气,贤明的人远离政坛,浮夸的人得到提拔重用。

整个国家不思进取,靠阴谋诡计勉强吊命。

韩非

但韩非的主张却得不到韩桓惠王的重视,于是韩非开始埋头著述,希望用自己的著作开启人们思想的明灯。

韩非的老师是荀子,还有一个同学是李斯。

只不过李斯学的是帝王之术,而他更多的是接受了荀子法家思想的熏陶,还兼收并蓄地吸收了儒、墨、道三家的最新成果,提出了自己一套全新的理念,最终成为那个时代法家思想集大成者。

李斯

虽然在政治上没有起色,但韩非在当时已经名满天下。

或许是因为韩非有轻微的口吃,所以老天用文笔的流畅来弥补他的缺陷。

他的《孤愤》、《五蠹》、《说难》、《说林》、《内外储》等著述,洋洋洒洒十万余言,文笔犀利,论点明确,推证严谨。正所谓是风云吐于行间,珠玉生于字里,篇篇精彩绝伦,充满正义和正气,读后让人心潮澎湃、回味无穷。

韩非的著作很快传遍世界,被摆上无数人的案牍,他的名言被人反复吟诵,他的思想发人深省,令人辗转。

就连少年时期的嬴政都闻说他的大名,对他的著作爱不释手,背得滚瓜烂熟,感叹地说:“平生若能见到此人,与他交往,便是死也没遗憾了!”

少年嬴政

这次秦国大举攻韩,韩王安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,就是因为韩非在这世界上,在秦王那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。

韩非告诉韩王安:阴谋诡计不能使韩国真正强大;国家由民众组成,而民众如水,既能载舟,亦能覆舟,所以要爱民,才能让韩国强大起来;只有真正的强大,韩国才不会被虎狼惦念。

韩非讲得好有道理,可这并不是韩王安韩王想要的答案,他需要的是解决眼前迫在眉睫的危险的办法,如何让秦国退兵。

这个真不是韩非所长。

韩王安

于是韩王安自己提出了一个对策:要韩非入秦,劝说秦王罢兵。

因为人人都知道,韩非是秦王的偶像,可以通过个人魅力打动秦王。

面对只有自己能拯救的国难,韩非能说什么,只有毅然前行。

而且,此去秦国,对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来说,还有另一个目的,那就是游说秦王,一展胸中抱负,不负平生所学。

韩非拜见秦王,嬴政破天荒地亲自迎接,并马上下令撤回攻打韩国的军队。

在咸阳宫里,秦国君臣济济一堂,争相瞻仰这名扬天下的第一大才子、大作家、大思想家的风采。

眼见堂上的韩菲相貌端正,气质文雅,真的是一位翩翩浊世的佳公子,所有人忍不住自惭形秽,却又暗暗喝彩。

待听到韩菲说话,虽然轻微的口吃,却掩不住满腹的才情,略带失望之余,又不禁感叹上帝关了一扇门,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。

他的文章,他的才情,他的思想光芒四射,令秦国朝堂一片震惊,连李斯也自叹不如。

韩非

但是,韩非不像李斯那么会做人。

韩非是商鞅的拥簇者,大力赞颂秦国的变法,而且更进一步提出重法治秦的主张。他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,天经地义。

他还主张君主专制,君主掌控一切,警告天下君王共有的祸患,就是对身边的近臣太信任。

因为臣子和君王的利益是不一致、甚至互损的:君王的利益在选用有才能的人为官,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而得到官职;君王的利益在于有功劳而赏赐爵禄,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而得到富贵;君王的利益在于广交豪杰各用其能,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。

因此君王天生就是被臣子用来蒙蔽的欺骗的,当君王的权势越来越小,地位越来越卑时,大臣的权利就会越来越重,最终君王失去权势而大臣得到国家。

他还举例说齐国灭亡的原因是田氏篡权,晋国灭亡的原因是姬氏失去对六卿的控制。而他们可都是显赫上百年的超级大国,没有被外敌灭亡,而是被所谓的自己人从内部攻破。

韩非

因此,韩非主张君主加强集权和专制,依托帝王之术,压制权臣,把最终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韩非的观点和思想深得嬴政认同,忍不住频频鼓掌称善,对韩非越来越欣赏,就要他留在秦国,准备重用。

而满堂重臣听了则是寒毛直竖,心惊胆战。

韩非赢得了秦王的赏识,却寒尽满朝国士的心。

孤高嫉俗,也许他的悲剧早已注定。

嬴政

作为秦国朝堂的领军人物,李斯的才华和能力可谓是千古一人。然而,在面对才情汹涌的韩非时,他还是倍感压力和威胁。

然而韩非是韩国公子,世界名人,秦王最尊贵的客人和老师,李斯又怎能轻易撼动。

然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斯,很快就发现韩非的弱点——他来秦国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秦国灭韩。

秦国要灭六国已是板上钉钉,李斯、姚贾竭力主张先灭离秦国最近、最弱小的韩国,这是秦国目前最好的突破口。

李斯

但韩非的理由也非常充分,一是韩国早已成了秦国的小弟,鞍前马后地服侍秦国,跟秦国的郡县差不多了,再灭韩已经没有意义。二是秦国要想统一六国,首先必须把赵国打趴。因为赵国兵马犀利,实力强悍,是合纵之士的大本营,登高一呼,天下云集响应,随时向秦国发难。放着真正的强敌不去打,而是消灭早已归顺了的内臣,不光为天下所笑,而且还会把其他国家都推向赵国。

因此,灭赵是第一顺序,赵国一灭,东方六国将会群龙无首,一盘散沙。随后秦国再各个击破,统一天下易如反掌。

存韩

嬴政听了深有同感,韩非的建议和他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
嬴政马上改变战略,重新针对赵国。

姚贾对赵国也没有好感,就建议嬴政,用大量金银珠宝去贿赂齐楚燕魏四国君王,要他们在灭赵一事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
韩非知道后很生气,因为阴谋诡计向来为真正法家学士所厌恶,也和他一生的坚持相违背。

于是韩非上书秦王,攻击姚贾心术不正,还揭他的老底,说他不只不过是大梁城内一个看门人的儿子,犯了罪跑到赵国,又被赵国驱逐出境,这样有案底的人怎能相信,怎可重用。用了他,秦国的朝堂乌烟瘴气。

嬴政知道后大惊,马上找来姚贾对质。

韩非

姚贾拥有一流的辩才,否则又怎能在各国吃香。

他对自己的出身毫不隐讳,并列举姜太公、管仲、百里奚等名人为例,说明一个人的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明主。

最后倒打一耙,诬蔑韩非来到秦国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,就是为了阻止秦国灭六国,韩国人都不可信,就像郑国为秦国修渠一样。

这时候,韩非略微口吃,弱于争辩的缺点暴露无遗,他不能当场对姚贾进行犀利的反击。

嬴政疑心本就很重,结果李姚贾斯又来补刀:“韩非是韩国公子,归根到底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,这是人之常情啊。”

一下子,嬴政对韩非失去信任。

“大王不任用他,更不能放他回去,否则是给自己留下祸根啊。”在李斯和姚贾的鼓动下,韩非被下大狱。

牢狱中的韩非终于清醒过来,钩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实非自己擅长。于是上书秦王,详细陈述自己的政见主张。

然而,这些书信都被拦了下来,根本到不了嬴政那里。

李斯快刀斩乱麻,给韩非送去了毒药,叫他自杀。

嬴政在韩非下狱不久之后又后悔,派人去赦免他,可惜韩非已经死了。

望着夜空中那颗闪亮的流星,嬴政无限感慨:“郑国已经修好了水渠,寡人将他命名为郑国渠。先生大才,胸怀天下之志,可惜我终究无法和你同路啊!”

韩非死后三年,他为之坚持和庇护的韩国也随之灭亡。

x 广告
最近更新